365体育投注

365体育投注

首页动态
     
   牢牢把握教育三重属性 切实发挥高教龙头作用
 
通讯员:谢红星       责编:谷小川       审核:刘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4-11-11 09:05:39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引领作用,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定不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高等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锻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批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激励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民族复兴之中,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二是着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把立德放在人才培养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把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投身道德实践,提升道德境界,做到爱党报国明大德、遵守公序良俗守公德、修身律己严私德。三是帮助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要强化专业教育和理论素养,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增长见识、掌握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在基层一线和网络空间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真才实学,增长知识才干,练就过硬本领,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妥善解决这一矛盾是全社会关心关注的重点。

高等教育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好人民之问,让人民在享受教育发展成果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是要坚持人民至上。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高等教育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高等教育的奋斗目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二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关系着民心向背和人民福祉。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化,扩大和丰富教育产品供给,让更多孩子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要着力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区域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要构建全过程帮扶体系,全方位推进精准教育扶贫,重点帮扶贫困人口子女,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三是让人民享有优质高等教育。要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引领,提升高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要多措并举规范管理,实现民办高校办学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特色化发展;要深化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职普融合、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以教育强国建设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科技发展的先导。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要在人才、科技、文化、创新中找定位、明目标、担使命,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要为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大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悉心培育高水平师资尤其是青年人才,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用好用活人才。二是要为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要瞄准世界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变革高校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展担当。三是要用文化引领强国建设,积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鉴和传播先进的外来文化,创造和发展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是要用创新引领强国建设,树立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培育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涵养“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优良学风,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引导他们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作者:谢红星,系湖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15版)详情请点击: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11/05/nw.D110000gmrb_20241105_3-15.htm


 
来源:光明日报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盐城工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希望大道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