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365体育投注

首页动态
     
   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探索
 
通讯员:吉鑫 潘勇涛       责编:孙新华       审核:宋青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3-11-13 08:07:50
 

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发展应用学科、技术学科、综合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的依托和源泉。其中,理科大学生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师资力量、实践锻炼平台、可持续活态传承项目等方面与学生需求还未完全匹配,因此加强高校理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理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科学的培养方案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石。在相关的具体政策文件的引领下,高校提高了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但就目前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与理科学生自身专业的融合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不够清晰,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相关政策解读、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竞赛等层面,教育的覆盖面比较有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缺乏时代性。在高校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是在第二课堂进行的,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参差不齐,而且课程内容偏理论,在各个环节均缺少精准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水平创新创业的实践锻炼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理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基础科学。高校理科生往往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不像工科生偏重实践。与实际需求相比,提供给理科生创新创业实践锻炼的平台相对较少。

高校课程设计的理念和制度使得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依托高校自身。而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系列课程体系的开发,需要更多的感性体验,并且环境需要能启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因此实践锻炼平台的设计不能只是依靠高校自身,还需要当地政府以及产业资源配合,共同搭建知识平台、创客平台、孵化平台。

精品可持续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撑点。一直以来,创新创业项目是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从理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来看,很多理科生缺乏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较浅,这往往会造成纸上谈兵或盲目跟风等问题。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开始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滞后性,难以充分契合社会需求。目前推出的地方层面、校级层面、学院层面等的创新创业类项目数量少,且质量不成熟、创新性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尤其缺少凸显理科特色的精品项目,无法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活态传承”和“创新传承”。因此,高校固化项目的构建不仅需要社会认同、地方扶持,还需要社会企业的配合,校企协同实现人才精准对接。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方案深度融合

高校应强化顶层设计,使培养目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方案,制订涉及创新创业的培养计划,设置类似“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社会实践”等专门育人机制,单独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并通过对学分的认定来确保创新创业的育人成效。高校可根据理科的学科背景和特色,以及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使原先以理论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为理论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新实践育人方式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要创新实践育人方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实践为扩展,学校、学院统筹创新创业服务资源,要充分利用现有学校资源,举办创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类竞赛等,努力拓展校外资源,对接政府、企业,并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知行合一;搭建与政府、企业、社会对接的窗口,开辟理科生的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实现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同时,可以重点联系与学校、学院有产学研关系的社会企业,搭建创新创业指导平台,将新时代创新创业理念引入校园,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强化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体验认知到创新创业实践的可持续精品项目。此类创新实践培训更能使理科学生的创业理论与创业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理科人才。

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服务、指导、宣传,切实保障理科生的项目落地。以“挑战杯”等国家级项目为龙头,结合理科专业开展各类学科竞赛与其他课外学术交流活动、科技活动等,由平台孕育项目,专业团队筛选具有前瞻性的创新创业类项目进行重点指导和培养,对于创新性不足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根据已有的本科生导师制,基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延展,推动理科类师生的科技创新共同发展。通过前期创新创业专业理论教学和专项实践训练,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主提出项目概念,选拔一些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作为精品项目的雏形。项目本身在变化,但是孕育项目的全过程和各个模块,则能使精品项目“活态传承”。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2023111016版,详情请点击https://xh.xhby.net/pc/con/202311/10/content_1261500.html


 
来源:新华日报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盐城工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希望大道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