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信息工程学院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系列产业教授专题讲座,特邀三位来自不同科技前沿领域的产业专家,为即将步入社会的2026届大四学生带来了一场365体育投注职业规划、行业趋势与职业素养的思想盛宴。系列活动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帮助学生洞悉产业发展,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
前瞻“芯”趋势:深耕IC封装基板技术前沿
系列讲座的首场活动于11月11日举行,学院产业教授、江苏博敏电子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孙炳合博士以《决胜“芯”赛场:IC封装基板的产业链竞合、材料革新与趋势前瞻》为题,为学生打开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大门。孙博士系统剖析了IC封装基板的核心技术、材料革新与未来趋势,指明了在5G/6G、AI与HPC(高性能计算)驱动下,行业对高密度、大尺寸、低损耗封装技术的迫切需求。他鼓励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关注技术迭代,为投身于这一技术密集型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规划“职”路径:掌握科技行业生存发展法则
11月13日,系列讲座迎来第二位主讲嘉宾——江苏霆善科技有限公司的沈玉阳总经理。在题为《不踩坑、不迷茫:新人科技职涯通关指南》的报告中,沈总从企业用人视角出发,犀利指出企业招聘的本质是“用技能解题”。他分享了“需求-能力交集表”、“1周行业调研法”等实用工具,帮助学生精准定位岗位。沈总着重强调了“结果导向”、“技术敬畏心”、“有效沟通”和“抗压能力”是科技行业生存必备的“硬技能”,并给出了“两年深耕,三年换挡”的成长路径建议,为学生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职业发展路线图。
拓展“智”视野:洞察信息技术跨界融合机遇
同日,江苏克胜集团总经理、南京蜻蜓智慧农业研究院董事长吴伟先生带来了题为《信息技术在种植业中的普及应用》的第三场报告。吴总生动展示了无人机巡田、变量施肥、高标准农田管理平台、认养农业等智慧农业场景,深刻阐释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他强调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既懂技术又懂农业的“新质人才”的巨大发展潜力,为信息工程学子展现了跨学科应用的广阔职业舞台。
系列讲座成效显著,产教协同育人见实效
本系列产业教授讲座,内容覆盖芯片制造、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关键领域,既有技术深度,又有行业广度,更兼具职业指导的实用性。现场互动热烈,学生们纷纷表示,讲座使他们对于行业技术前沿、企业真实需求以及个人职业规划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对顺利完成学业并自信走向职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次系列活动是信息工程学院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就业引导、培育新质人才的重要举措,有效搭建了学生与产业前沿的桥梁,拓展了学生的行业视野,提升了其职业素养与竞争力,为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来源: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