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秋,寒意初临黄海之滨,而盐城工学院却因一桩跨越山海的温暖善举而暖意融融。一面来自新疆伊犁察布查尔教育局的锦旗,如同一抹鲜艳的色彩,带着边疆的深情与感激,跨越数千公里山河,郑重地送到了盐城工学院师生手中。这不仅是荣誉的见证,更是盐城工学院多年来深耕志愿服务、践行育人使命的生动缩影。
跨越山海,爱心捐助架起希望之桥
在盐城工学院,公益的种子早已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姜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B中文233班班长,她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在学业上追求卓越,更要在社会责任中展现担当。在生活里,姜越始终秉持着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同时做三份家教。每一份家教工作,她都认真对待,精心备课,耐心辅导学生。历经5个月的辛勤付出,她积攒下了6000元。这笔钱,对她而言,是汗水与努力的结晶,每一分都凝聚着她的坚持与执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焦莹初级中学的6名孩子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危机。姜越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积攒的6000元,并郑重承诺将资助这6名孩子直至大学毕业。姜越谈道:“公益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生的坚守。看到这些孩子因贫困可能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就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而且我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份跨越千里的爱心,如同一座桥梁,为边疆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晴朗的求学天空。
作为学院学生会主席,姜越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与使命,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投身公益事业。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公益的行列中来,校园里的公益氛围愈发浓厚。
扎根乡土,志愿服务传递文明新风
盐城工学院的志愿服务,不仅跨越千山万水,更深深扎根于身边的土壤。在社区里,总能看到学校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参与义务打扫,让环境焕然一新;组织文化活动,用青春的活力感染着每一个人,让文明新风尚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学校志愿者们更是积极投身其中。他们联合“螺丝钉”青年志愿者协会,设立无偿献血服务站,与盐城市血站合作开展献血活动,累计动员百余名师生参与,传递生命温度。
在关爱特殊群体的道路上,志愿者也从未缺席。他们连续十九年深入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类社会特殊弱势群体,通过爱暖屋檐伴成长、情系高墙助前行、心手相牵共守望、彼岸花开暖如初等举措开展志愿服务行动。活动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100余篇,多次获评全省高校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十佳项目奖”和“挑战杯”红色专项江苏省一等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志愿者们无数个日夜的付出与坚守,是对特殊群体深深的关爱与责任。
薪火相传,育人工作绽放时代光彩
盐城工学院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温暖与希望,更成为了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同学们学会了关爱他人、承担责任,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连续多年组织近600名志愿者参与盐城市马拉松赛事,为参赛选手提供路线引导、物资补给等全方位保障,助力赛事顺利开展。积极支持滨海全球论坛、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市长商会、沿海人才大会等重要会议,以专业的服务和热情的态度,为会议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
学校还注重将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引导同学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如,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实地调研、水样检测、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将水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为守护“城市水源”筑牢了坚实的安全屏障。这不仅为环保事业注入了青春力量,更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
展望未来,盐城工学院将继续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深化育人工作,让更多的学子在奉献中成长,在关爱中进步,用爱与责任共筑温暖校园,回馈社会,让志愿之光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姚爱华 何登溢)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edu.youth.cn/jyyc/202510/t20251028_16316256.htm